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在进行中,4月21日,一场名为“品牌编剧之路”的论坛召开了,诸多知名编剧围绕着品牌编剧、IP冲击、编剧与投资方关系等热门话题展开了讨论,汪海林、宋方金等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什么是品牌编剧?六大特征是基础 李樯是内地代表
在很多人眼中,编剧就是写剧本,但其实编剧也有分类,宋方金认为,编剧可以分为“个性编剧、职业编剧、品牌编剧”,“电影行业的情况更负责,这几百年都没有几个品牌编剧,内地现在只有李樯,他分别合作的导演是许鞍华、吴宇森、顾长卫,这么强的导演都能在电影里保留李樯自己的东西,他是不可复制的。”举过正面的例子之后,宋方金直言,品牌编剧里还有一些人经常抄袭,代表人物就是于正。
究竟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是品牌编剧?“具有类型创作特长、具有原创能力、具有契约精神、作品具有市场保证、拥有业内外粉丝,还有第六个特征,拥有编剧工作室或公司。”编剧帮创始人杜红军如是说。他向大家介绍了从1996年开始到现在内地编剧工作室注册情况,早期的不少工作室都已经注销了,经过多年发展,2013年之后,编剧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一些知名编剧的工作室也升级为公司,比如束焕的工作室已经成为了公司,业务范围也有所扩大。
杜红军还提出了“2016年是品牌编剧元年”这个概念,他认为,目前品牌编剧的发展方向有三点,分别是业务多元化、年轻化和具有运营意识。
IP来袭编剧怎么办?汪海林:钱多其实是优待俘虏
在资本涌动的今天,影视行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多,对于编剧而言,IP的挑战之大前所未有。在著名编剧汪海林眼中,很多IP都并不具有太多的文化内涵,他还引用朋友的话来总结,称目前所谓的热门IP其实只有四个故事:霸道总裁爱上我、满朝文武爱上我、花拳大长腿、鬼吹牛和鬼吹猪。汪海林直言,如今打开爱奇艺首页就会发现根本不是在搞文化,而是在搞“文化灭绝”。曾经的文化控制权是掌握在姜文、葛优这样演技好但长得难看的人手中的,唐国强那时只能被称作是“奶油小生”。“后来我们就受日韩影响,开始制造偶像,文化主导权就交给小朋友了。”
互联网资本的进入确实会带来诸多热钱,也会有比较实际的好处,“互联网、资本、金融,是一群嗷嗷叫的年轻人杀进来了。唱片业就投降了,影视业现在已经被叫做是传统影视业了。算下来给的钱确实好像比以前还多一些,但这是什么?这是优待俘虏,因为剥夺了你的创意权,只给你加工权,创意是他的。”
在这样的巨变下,汪海林觉得,已经有一些“糊涂”的编剧向IP投降了,但自己是立场是“绝不投降”,“我听说阿里在研究机器人写剧本,我们也秘密研究了制片人机器人。(笑)其实这样是一场文化的对决,你我都逃不开。”
编剧与投资方如何相处?编剧核心地位必须确保
众所周知,编剧在行业内的地位在大部分时候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,经常会面临版权等问题,尤其是在投资方的重压下,更加难以保证自身权益,甚至会影响到创作质量。曾经与宋丹丹陷入“骂战”的编剧宋方金认为,故事是要大于演员、导演和投资人的,一旦投资人认为可以用资本来控制编剧,就会出问题,“我们中国影视界最严重的问题是人人要上市,所以必须有人站出来说不,而说不的只能是编剧,不会是导演、演员。”
当天的活动有不少编剧都来参加,现场就有编剧站起来表示曾经有投资方想要砸下300万来操纵自己,被自己拒绝了。然而,任何一个剧本都离不开钱。“编剧再讨厌跟资本打交道,但是没有钱也不可能把东西拍出来。”编剧余飞如是说。
那么,编剧与投资方究竟该如何相处?合众睿客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应萝佳就曾经是个制片人,如今也签约了很多编剧,她坚持编剧在团队中应该处于核心地位,而投资方要给予编剧应有的地位、待遇,才能够收获好的故事,“很多投资方都把自己当成了地主,编剧是长工,这样就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,写作不是种地、不是单纯的劳动作业,需要的是创造力,在恶性的关系中,编剧只会成为码字的工具。”
应萝佳的公司会为旗下的编剧提供多方位保证,余飞也觉得,公司化运营可以更好地保证编剧的权益、避免矛盾的发生。除了编剧自己成立工作室,还有一种签约方式——与编剧经纪公司合作。周嗣伟曾是黄晓明的经纪人,如今他的经纪公司也签约了一些编剧,“有能力成立工作室的编剧还是少数,如果编剧愿意让我们来帮着打理一些事儿,那我是很乐意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