贝纳多·贝托鲁奇 |
网专稿 这个冬天多少有些过于哀愁,在过去的日子中,我们送走了一位又一位的电影人。
今天,意大利著名电影导演贝纳尔多·贝托鲁奇也走了。
相信对于很多影迷来说,很大程度上,是他的作品开启了自己的迷影之路。
贝托鲁奇在中国最具盛名的,便是1987年执导的传记片《末代皇帝》。这部电影是历史上第一部,获准外国人进入北京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。
《末代皇帝》电影海报 |
众所周知,这部电影在第60届奥斯卡中,拿下了9项提名,并9项全中。他个人更是因此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。
回首他最近的新闻,还是被定格在了2016年的性侵丑闻上。
但细细回想当时舆论的细节,可以发现中间其实有不少的信息内容,因为剪辑、恶意传播等原因,被一度影响。
如今,逝者已去,小电君还是希望大众能止步对信息的脑洞探索,更多的还是留给事实以及艺术本身。
提到贝托鲁奇,相信不少影迷率先想到的是《末代皇帝》和他轰动一时的成名作《革命前夕》。
贝托鲁奇会接触电影,其实和自己那位“影评人”父亲有关。童年的时候,父亲就常常领着他进电影院看电影,潜移默化中,他也成为了一个电影迷。
贝托鲁奇(后排右一) |
后来,他只身前往“电影之都”巴黎,每天泡在电影里,感受着法国电影新浪潮的“波涛汹涌”。
1961年,他真正意义上开启了电影之路。
一开始,他在皮埃尔·保罗·帕索里尼的电影《乞丐》剧组当助理,慢慢地,当上了帕索里尼的副导演。
那时候,他也开始自己写剧本。
第二年,帕索里尼因为忙着其它电影的拍摄,便把《死神》的拍摄任务交给了贝托鲁奇。在当时,这部电影的框架非常新颖,贝托鲁奇让电影中的每个嫌疑犯都讲述了一遍自己的故事。
《死神》电影海报 |
那一年,他22岁。
《死神》上映之后,因为电影中刻画了许多意大利底层人民的状态,获得了一致好评。当然,这位电影小青年并不满足于此。
2年后,贝托鲁奇回到了家乡帕尔马,拍摄了电影《革命前夕》。
《革命前夕》电影海报 |
这是他首次在人性探讨以外,还加入了政治意识。本身出自中产阶级家庭的他,一直以来对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极其反感。此前,他就已经在帕索里尼的帮助下,加入了意大利共产党。
在《革命前夕》中,你能看到很多贝托鲁奇之后电影的影子。同时,也能看到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对他的巨大影响。
《革命前夕》剧照 |
1969年,贝托鲁奇与戈达尔、帕索里尼、贝洛奇奥、卡洛里扎尼联合导演了电影《爱情与愤怒》。
这部电影拍摄于越战期间,通过了5段不同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对当时政局的看法。
次年,贝托鲁奇自编自导了电影《蜘蛛的策略》,强烈的个人风格,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。
1972年,开启了贝托鲁奇拍电影的第二个10年。也是这一年,他拍出了他最负盛名之一的电影,《巴黎最后的探戈》。
《巴黎最后的探戈》电影海报 |
这部电影,将他成功地推向了国际舞台,同时也造就了马龙·白兰度。谁都没曾想过,这部电影在30年后,一度将导演和男主角推上舆论的风头。
《巴黎最后的探戈》剧照 |
其实,这部影片从上映开始就备受争论,虽然获得了第46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提名,但当时因为同性性行为的情节而被意大利禁止公映,还被政府下令销毁母片。导演本人更是被法庭剥夺了公民权5年并判处4个月的缓刑监禁。
5年后,贝托鲁奇拍摄出了他的第一部鸿篇巨制——《1900》。
《1900》电影海报 |
电影以20世纪初期意大利社会动荡时期为故事背景,时间跨越40年,讲述了阶级矛盾和家族纷争下仇恨和抗争的故事。
不仅是因为影片题材在当时意大利极其敏感,而且影片长达5个多小时,导致没有发行方愿意接受,一度被禁。
《1900》剧照 |
后来,影片删减了近70分钟之后,才有机会在美国影院上映。
虽然,贝托鲁奇电影的政治性和情色内容在当时都过于敏感,但是电影公司并没有因此放弃对他电影的投资。
1979年,他拍摄了一部题材更为极端的影片——《月神》。
《月神》电影海报 |
电影中,他设计了许多向伦理挑战的尺度画面,更是加入了母亲和儿子的不伦之恋。坦白说,这样的内容,放在当下都会备受争论。
虽然在题材内容上越来越剑走偏锋,但是在电影空间上,他开始创作出一些新颖、有思想的内容,逐渐有别于同期的其它导演。
80年代,是贝托鲁奇电影生涯的第三个10年,在这一时期中,他拍摄出了电影《末代皇帝》。
《末代皇帝》剧照 |
一直以来,大家都有这般说法:一个老外,拍出了最地道最有中国味道的清宫戏。
这部电影的角度非常独特,运用闪回手法,讲述了中国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。
《末代皇帝》剧照 |
拍摄《末代皇帝》对于这位世界大导而言,可以说非常兴奋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便是“对我而言,中国总是藏身于一种奇特的幻想之中但又不属于我世界中的一部分。”
为了拍好这部电影,他从1984年就开始筹备,制定了大约2500万美元的拍摄预算。当时甚至想找马龙·白兰度出演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,未想到,对方不愿意赴华。最后决定彼得·奥图出演。
当时整个剧组中,有150名中国人、100名意大利人和20名英国人,同时还有30名翻译。
虽然此前,大导演李翰祥也曾进入故宫拍摄过电影,但是贝托鲁奇是第一个进入太和殿拍剧情片的导演,截至目前,也是唯一一个。因为故宫的建筑都是木质,一度担心发生意外,摄影组不能在太和殿的地方摆放设备。
当时,恰逢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,但因为电影的拍摄,取消了故宫游览计划。
1988年,贝托鲁奇凭借《末代皇帝》拿下了他第一座奥斯卡最佳导演,他上台领奖时,激动地说:“我要感谢中国人和中国,感谢中国政府允许我去拍摄这个‘美丽的国家’,还感谢尊龙、陈冲以及许多在摄影机前后无名的中国人。我应该向他们致以中国式的叩头。这是我生命中最激动的时刻,我不能将它隐藏起来。”
当然,每个时期,贝托鲁奇都有自己非常杰出的代表作。90年代的时候,《偷香》、《爱的困惑》都是不得不提的影片。
当然,进入后期,他创作的节奏相对慢了下来。但是,无法忽略2003年创作的电影《戏梦巴黎》。
对于很多人来说,这或许就是最好的青春片之一。
尤其是电影中,三个人模仿戈达尔电影《法外之徒》,拉着手横穿卢浮宫。同时,电影镜头和《法外之徒》的镜头画面不断拼贴重写,现实与虚幻交织,成了这部电影最迷人的场景之一。
这部电影中,除了内含的政治性之外,三位主角的迷影情结,每天模仿一个经典电影片段的戏份,也让不少影迷如痴如醉。
其中,除了《法外之徒》,还有《金发维纳斯》《疤面人》等电影。这些奇妙的迷影梗,刚好与巴黎,这座神奇的电影之都相融合。
三个人因为电影而相识、相知、相爱,到最后相离。而这一切,都来自影像的魔力。
回头再看,这似乎就是贝托鲁奇今生的电影路。不过,现在他睡了,开始了另一番的电影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