郝杰的《美姐》“悲壮”地受到了广泛关注
电影网专稿 龙生九子,各有不同。虽说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,可是有人富得流油,也有人穷得叮当响;拍电影也是一样,有的电影票房能破十亿,有的则只能拿个零头。
在我们的印象中,有许多坚持创作自我的导演,都因为电影曲高和寡、不能讨好大众而过着清苦的生活:前期筹不到钱,后期赚不到钱,为拍一部所谓的艺术电影,砸锅卖铁已成常态。
《团圆》中秋节上映当天排片不到9场
这不,青年导演郝杰的《美姐》上了院线,这样一部没明星又土得掉渣的电影居然敢上院线,反而“悲壮”地受到了广泛关注。不出所料,影片在10月18日上映当天全国排片量不到2%,截止至10月21日这天,北京只有32家影院上映了39场,相比同天在104家影院上映1161场的《金刚狼2》,连个零头都不到。更悲壮的还有王全安在柏林电影节上载誉而归的《团圆》,中秋节上映当天排期不到9场,以至于我们想查个票房数据都查不到,可怜得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。当然,还有那么多压根没机会上院线的电影呢,我们甚至都无缘与它们打个照面。
那么,在中国电影市场不断出现票房井喷的今天,这些导演们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?在他们眼中,一个又一个的庞大票房数据又意味着什么?有朝一日他们也会迫于生计,转而去向市场献媚吗?让我们来听听这些“文青”导演们的心声。
内容导读: |
“钱”与“艺术”的矛盾 |
前期:资本积累阶段的“砸锅卖铁” |
后期:院线排片量? 这里边水深着呢 |
“商业片”阵营的诱惑 |
正方:有了好项目也会接 两不耽误 |
反方:拍普通人的生活 用不上那么多钱 |
结语 |
所谓自我陶醉,不过是有钱难买我乐意罢了 |
下一页:“钱”与“艺术”的矛盾
文/李超
>>查看全文
上一页1234下一页
[网]稿件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