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秋刀鱼之味》海报
12月12日是日本电影巨匠小津安二郎的110岁冥诞,同时也是他逝世50年的日子,他的遗作《秋刀鱼之味》数位修复版13日也正式在台湾上映。对于这部曾影响李安、侯孝贤、贾樟柯等名导的经典作品,记者特别邀请台湾影评人肥内分析数位修复版的优劣,借镜国外电影数位修复经验,以关照华语电影的数位修复发展。
色彩和影像矫正具优,翻译不合格
影评人肥内指出,《秋刀鱼之味》数位修复版和英国BFI版、美国Criterion版相比,颜色偏黄而非偏蓝,小津偏爱的红色也很突出。他认为以日本人的偏好来看,偏黄确实比较理想,加上参与修复的似乎包括当年的制片人山内静夫,因此肥内认为这个版本的颜色相对“靠谱”。配乐部分,肥内认为这个版本和过往版本相比临场感强烈,似乎是为配乐调的回音太多而导致,特别在乐曲与乐曲之间淡入、淡出或重叠时格外明显,感觉很奇妙但无碍欣赏。最可取的部分是片中河合向平山说媒的戏里,过往版本中会抖动的画面在这个修复版里终于获得解决。
然而肥内也指出这个版本的翻译不够精准,如片中父亲带大儿子幸一到酒吧时,老板娘问父亲说:“今天要放‘那个’吗?”正确的版本应是父亲回答:“嗯……不用了”,英文字幕也是“No, no today”。但这个版本的翻译却是“也是可以”,韵味完全不一样。肥内说:“这部片如此经典,而台湾懂日文的人随便路上一块招牌掉下砸死一打,怎么会翻不出好的、理想的字幕?这种需要花力气去感受的片,却被字幕搞砸了,能不生气吗?”
台湾数位修复品质有待加强
近年台湾也开始推动经典电影数位修复,然而成效却被许多人诟病。前阵子陈坤厚导演在金马影展看完《小毕的日子》中影修复版的首映后,大骂中影公司(台湾)不尊重原作,修复后的颜色和声音都太过粗糙尖锐。对于类似的批评声浪,肥内也有所耳闻,他强调:“修复不是量产的东西,而应case by case去做,甚至可能的话,还得frame by frame。”他以《秋刀鱼之味》这次的修复为例指出,若对照过往版本可注意到二者画幅不同,意味着这次的修复不是设定好一个参数之后,让软体跟机器跑,而是根据每个镜头强调的概念进行调整。这种敬业和研究精神值得华语电影学习。
肥内也进一步指出,好的电影数位修复应该在前期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。国外有许一些不错的数位修复电影,如电影《劳拉·蒙特斯》2008年的修复版除了颜色饱满之外,还把流通将近40年的版本做了补充,加入新的片段让影片更完整,甚至把原本只有单声道录音的原作修出立体声。英国MOC修复的《圣女贞德蒙难记》则还原了当时默片的放映速度,使影片的节奏更接近导演德莱叶拍摄的速度,让这部在情感上依赖缓慢节奏的电影透过更精准的速度呈现。然而在华语电影圈里,却还没有这样优秀的修复前例。
肥内认为,修复不应取巧,以胡金铨导演的作品来说,有些电影如《龙门客栈》,修复的价值其实有限,大可不必浪费资源,而应该挑难度高一点的作品如《侠女》。修复者甚至应该多做点功课,将1975年送戛纳电影节并得到技术贡献奖的版本挑出来修,而非使用现存的上下集。然而肥内失望地认为,这样的修复需要非常多的影史专业研究员投入,但台湾现阶段没有单位愿意使用这么多的资源在电影修复上。
观摩小津是美事,创作者应放下骄傲
对于这次台湾重新上映《秋刀鱼之味》,将《秋刀鱼之味》视为“最伟大电影”的肥内认为,重映若能逼被动的人上院线观摩、朝圣,一定是好事,否则台湾许多人成天拿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美学说事、大谈小津对台湾的影响,却没有真的看过他的电影,是很可怕的事情。不过肥内也失望地认为,现在很多华语电影创作者“一个比一个骄傲,谁管你是小津什么的……”他还指出华语创作者若持续秉持骄傲的创作态度,台湾无论播再多小津的电影,都不会对华语电影带来任何启示。